不服!凭什么是它拿到了奥斯卡?
语
READ
今年是奥斯卡的大年,因为他90岁了。
但又是一届小年,因为并没有特别有分量的佳作,而且,提名和获奖都不够服众。
不过,这才是奥斯卡的常态。年复一年的无聊而隆重、娱乐又庄严的行业表彰大会,带来一种笃定无疑的日常感,但又因历史的积累、道统的传承,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。
本届的赛果复盘如下,来自枪稿特派加州的枪手王昕。
(感谢枪稿全文授权海螺转载)
给第9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复个盘
文 | 王昕
在刚结束的奥斯卡颁奖礼上,滥俗的冷战童话《水形物语》独揽了最佳影片、最佳导演大奖,而创造“想象性和解”的《三块广告牌》没能在未获最佳导演提名的情况下创造奇迹,只收获了演员奖(最佳女主和最佳男配)。
被戏称为“龙猫导演”的吉尔莫·德·托罗可谓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
和大多数观众想象的不同,奥斯卡从来都不只是关于艺术的。相反,奥斯卡颁奖礼很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政治性的场合,颁奖礼及提名颁奖结果正是窥视美国当下社会心态、政治文化的最好窗口。
这里不对颁奖嘉宾的身份进行分析,也略过MeToo运动、黑人平权宣言、墨西哥文化展示等颁奖礼核心,稍微分析下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九部影片,复盘下为何《水形物语》能够最终胜出。
《水形物语》获得了导演和影片两项大奖,
但四个表演奖均被其他影片瓜分
三部“借古讽今”或“借古慰今”
首先是通过回到越战重述新闻自由神话的《华盛顿邮报》,只是这次的主角不再是记者,而成了和权贵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报业女主人(更为难却更有权力的角色),影片可以看作建制派“秀肌肉”正面怼川普——作为twitter狂人,热衷自我发声的川普不断称CNN等主流媒体为“假新闻”(fake news)。但是《聚焦》珠玉在前,该片注定颗粒无收。
凭《华盛顿邮报》拿下生涯第二十一次提名梅姨,不止是奥斯卡“行家”,也是一位怼川普的“行家”
然后则是两部同样讲述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影片,它们都希望将这场撤退讲述为胜利,给当下“水深火热”的美国观众带来希望,《敦刻尔克》选择从个体出发,把恐惧兜头倒下,让观众感念“活着就好、就是胜利”;《至暗时刻》则如片中丘吉尔的出场,给出一缕黑暗中的火光,让一个得到民众支持的强人做出不妥协的政治决断。前者创造的沉浸效果得了应得的技术奖,后者则摘得量身定制的最佳男主。
比起上次《锅匠裁缝士兵间谍》的艰难提名,奥德曼这次赢得非常轻松
两部异域风情与探微拓界
奥斯卡虽然是美国的国别奖项,但作为全球电影霸主,总有一些制片和故事发生在海外,除了二战这种欧美世界分享的大叙事,借助异国来打破疆界也是固有做法。《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》以极为澄澈的方式讲述意大利青少年同性情爱的发生,获得最佳改编剧本。
《魅影缝匠》通过一个伦敦服装设计师和他的女模特之间的权力扭转,在极度繁复的虐恋结构中展现父权/男权制的裂隙。在狭义艺术电影范畴中,《魅影缝匠》可能是入围九部里最杰出的一部,然而在奥斯卡的标准里它只是锦上添花(仅能获得无法不得的最佳服装设计)。
凭《魅影缝匠》获得最佳服装设计的马克·布里奇斯(摩托艇上的男性)因为获奖感言时间最短,获得了一辆水上摩托艇作为“特别奖”
两部当下的生命创痛与社会焦虑
在我看来,这九部提名影片中将社会担当与艺术表达结合得最好的是《伯德小姐》和《三块广告牌》。《伯德小姐》的青春故事带出的是当下美国中产阶级中下层的挣扎、辛酸与幻梦。可能和《佛罗里达计划》一样(《计划》描绘的是更低阶层),广受好评的《伯德小姐》可能被认为太过“轻”“小”,在虽有更替但依然老人居多的学院里无力挑战大奖。
但《三块广告牌》这样一部从正面试图弥合美国社会深度撕裂的影片,却最终未能问鼎的结果,则显示了裂痕的深刻程度。
图为乘兴而来空手而归的《三块广告牌》导演兼编剧:马丁·麦克唐纳
山姆·洛克威尔饰演的和母亲住在一起、脾气暴躁、使用暴力的小镇白人警察迪克逊,正是部分媒体给出的川普选民画像。这些美国社会的“问题人”(苦闷的低薪白男人),不像奥斯卡或“政治正确”更为敏感的女人、LGBTQI、有色人种等“边缘人”,在现有结构里他们难以找到合法的发声位置,这也是他们可能会被动员乃至极端化的部分原因。
而《三块广告牌》所做的并不是简单的各打五十大板,狄克逊将广告公司负责人推下楼的段落是在一个长镜头中完成的,同样也是他抱着案卷从警察局的火焰中翻滚而出。被砸毁的广告公司与燃烧的警局,都展示了现行的社会机制被摧毁的惨烈程度。如果不想像身患癌症而自杀的警长一样,合作与重建信任则是必须的工作。
《三块广告牌》的勇敢或引人愤恨,则在于它不遵守那种给人贴上确定无疑标签的规则(例如只要是“种族主义者”就无法改变、无可救药),它示范的是心理的疾患、思想的局限都有疗治的可能。而这种对于僵化“政治正确”的突破,这次尚未能征服学院。
幸好“科恩嫂”的小金人还是没有丢——虽然被她摆在了地上
一部种族惊悚片
几乎与《三块广告牌》完全相反,《逃出绝命镇》选择了以惊悚类型片的方式讲述了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。在具有开创意义的讲述“白人女孩带黑人男友回家”的《猜猜谁来吃晚餐》(1967)获得最佳剧本五十年后,《逃出绝命镇》也获得了最佳剧本。
该片通过类型程式来放大平日里无处不在的目光、话语,凸显种族歧视给被歧视者带来的身体感受,从创作上来看是比较机智的。但轻喜剧调子下的冷酷与暴力,则未必能有助于美国社会从1960年代的遗产里有所前进。
获得最佳剧本的《逃出绝命镇》导演兼编剧乔丹·皮尔在Twitter上以脏话表惊讶(友情翻译:曰妈耶我刚刚得了个奥斯卡!)
一个滥俗的冷战童话
在以上盘点后,我们大概就能进入《水形物语》获得最佳影片的文化逻辑(产业上说它是较为精致的大制作)。
首先《水形物语》调用了一个已经去政治化的政治背景,冷战提供了两个不义的霸权/政府(其中苏联是美国电影一直玩弄的死老虎),个人价值最适合在这种环境里伸张。其次它安排一对欲望无法达成的男女住在一起——哑巴清洁女工和同性恋男画家。
凭借哑女角色获得生涯第二次奥斯卡提名的莎莉·霍金斯(上一次是《蓝色茉莉》)抱憾而归
在设置了符合政治正确的标准“边缘人”后,它设置了体制的反叛者和执行者,以及一个半鱼半神的爱人。在这种刻意设置出的环境里,哑女和鱼人的爱情并没有丝毫的真正阻力,在他们之间甚至都不存在《小美人鱼》式的误解,同性恋画家也是在餐厅被服务生警告后便意识到了自己同样分享“非人”的处境,而参与实验室劫囚。也就是说这里的性别反转和处境的艰困,完全不创造任何真实的压力。
Well,鱼人也参加了这次的奥斯卡……
对比《天堂所允许的一切》(1955)或《恐惧吞噬灵魂》(1974,也是以清洁女工为主角)就会明白这种阶级、种族区隔可能带来怎样的焦灼。而片中轻快的音乐和各种制造幻象的场景和摄影,更让这个故事的社会指向趋近于零。然而该片的狡猾就在于坐落于一片虚假化的真实中,俄国人的渗透、政府的绝对邪恶,都可以抽离影片的语境,进行抽象的比较。而经由他者获得语言、重新发声,在似悲不悲的童话里大团圆,则是易于被更多人接受的价值。
在一个反复主张变革,强调电影对社会的改变、作为制衡力量的颁奖典礼上,这样的结果令人遗憾,然而老旧的东西死去,旧有的模式更迭可能确需要假以时日。革新是否会继续,则要等待下一年。
The End
最佳影片:《水形物语》
最佳导演:吉尔莫·德尔·托罗《水形物语》
最佳男主角:加里·奥德曼《至暗时刻》
最佳女主角:弗兰西斯·麦克多蒙德《三块广告牌》
最佳男配:山姆·洛克威尔《三块广告牌》
最佳女配:艾丽森·珍妮《我,花样女王》
最佳原创剧本:《逃出绝命镇》
最佳改编剧本:《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》
最佳剪辑:《敦刻尔克》
最佳摄影:罗杰·狄金斯《银翼杀手2049》
最佳视觉效果:《银翼杀手2049》
最佳原创配乐:亚历山大·德斯普拉《水形物语》
最佳原创歌曲:《Remember me》
最佳服装设计:《霓裳魅影》
最佳艺术指导:《水形物语》
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:《至暗时刻》
最佳音效剪辑:《敦刻尔克》
最佳音响效果:《敦刻尔克》
最佳外语片:《普通女人》
最佳动画短片: 《亲爱的篮球》
最佳动画长片:《寻梦环游记》
最佳纪录短片:《天堂堵塞》
最佳纪录长片:《伊卡洛斯》
最佳真人短片:《沉默的孩子》
点击查看
作者简介:王昕,北大中文系博士生,小西天资料馆硕士,科幻奇幻爱好者。现于加州伯克利访学,业余给“影向标”打分。
本文原载于公众号“枪稿”,感谢公号及作者授权海螺转载。图片来源原公号。
本期编辑
曾敏怡